漫画谷特稿: 银河映像或( huò)许是华语电影领域中最( zuì)特别的存在,那些冷峻的( de)宿命命题、精妙的叙事结( jié)构、极具风格化的影像美( měi)学,在一部部电影中构成( chéng)了一个独特的风格化类( lèi)型片宇宙。
这个由杜琪峰( fēng)和韦家辉在1996年创立的电( diàn)影厂牌,近三十年来始终( zhōng)保持着令人惊叹的创作( zuò)生命力,成为香港电影黄( huáng)金时代最后的守望者。

2025年( nián),沉寂许久的银河映像"出( chū)人意料"地推出了剧集《三( sān)命》,这部由杜琪峰监制的( de)作品,延续了银河一贯的( de)宿命主题和作者风格,更( gèng)惊喜的是在三位新生代( dài)导演身上看到了香港影( yǐng)视作品的希望:创作的火( huǒ)种仍在延续,只是换了一( yī)种燃烧的方式。
今天时光( guāng)君就来跟大家聊聊,杜琪( qí)峰和他的银河映像是如( rú)何在过去30年里,在香港电( diàn)影最青黄不接时迎难而( ér)上,并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lì)。
1993年,38岁的杜琪峰与周星驰( chí)合作了电影《济公》。
当时的( de)杜琪峰已经是一位成熟( shú)的商业片导演,为大片厂( chǎng)拍摄了20余部各种各样的( de)商业电影,类型涵盖喜剧( jù)、动作、古装、家庭等等,其中( zhōng)不乏《八星报喜》《阿郎的故( gù)事》《东方三侠》这样的佳作( zuò)。

但这些商业电影在艺术( shù)上的保守,与他越来越强( qiáng)烈的个人创作欲望,形成( chéng)了隐形冲突。在拍摄《济公( gōng)》时,如日中天的周星驰在( zài)拍摄过程中一再修改剧( jù)本,作为导演的杜琪峰却( què)没有太多话语权,只是作( zuò)为执行者将镜头对准男( nán)主角,这令他非常郁闷。
1994年( nián)一整年杜琪峰没有拍电( diàn)影。他想思考清楚,是继续( xù)做工匠型的商业片导演( yǎn),还是拍摄坚持个人表达( dá)的风格化电影。
这时的香( xiāng)港电影开始由盛转衰,走( zǒu)进低谷。
1993年香港电影产量( liàng)超过200部,但为了追求短期( qī)利润,制作周期与成本过( guò)度压缩,影片质量参差不( bù)齐。与此同时,好莱坞大片( piàn)《侏罗纪公园》登录香港,成( chéng)为当年的票房冠军。
港片( piàn)的粗制滥造和好莱坞的( de)视觉奇观反差极大,观众( zhòng)开始对题材单一的低质( zhì)量港片失去兴趣,本土票( piào)房大幅度下滑,观影人次( cì)退回到十年前水平。本是( shì)香港电影票仓的台湾市( shì)场,也开始抛弃香港电影( yǐng)。
到了1996年,香港电影份额已( yǐ)经从巅峰期的80%下降至54%,很( hěn)多人电影人开始另谋出( chū)路。

银河映像创业作《一个( gè)字头的诞生》
也是在1996年,杜( dù)琪峰携手金牌编剧韦家( jiā)辉在筹拍《一个字头的诞( dàn)生》的同时,创办了银河映( yìng)像。
成立于香港电影低谷( gǔ)期的银河映像,本身就带( dài)有应对香港电影危机的( de)自救意味,其内在又融入( rù)杜琪峰对电影创作的理( lǐ)想化模式:用类型重构+风( fēng)格美学的理念,制作优质( zhì)电影。
这种创作为本的初( chū)心,还体现在公司的业务( wù)性质上。银河映像只聚焦( jiāo)于电影制作,从不涉及电( diàn)影的投资、发行等其他环( huán)节。
在项目运作时,需要找( zhǎo)到其他资本入局投资,这( zhè)也是为什么银河映像的( de)影片开头,经常能看到其( qí)他出品公司的原因,比如( rú)《暗战》片头首先出现的是( shì)中国星和永盛娱乐,第三( sān)位才是银河映像。

《暗战》片( piàn)场
这保证了创作上的专( zhuān)注和专业,但资本层面的( de)波动势必会对公司生存( cún)产生影响。
另外,这种运作( zuò)模式决定了银河映像出( chū)品的两面性,一方面坚持( chí)风格化创作,另一方面拍( pāi)摄娱乐性较强的商业电( diàn)影,形成后者反哺前者的( de)公司制片策略。
在与其他( tā)上游公司合作时,将两种( zhǒng)电影打包来获得投资,这( zhè)样既照顾老板的钱包,又( yòu)能保证创作作者电影时( shí)的自主权。
所以《枪火》之后( hòu)会出品了相对商业化的( de)《暗战》,《PTU》与《向左走·向右走》两( liǎng)部题材、风格迥异的电影( yǐng)同样出自杜琪峰之手。
虽( suī)然外界对银河映像的影( yǐng)响几乎就是杜琪峰、韦家( jiā)辉二人,但从创建之初,两( liǎng)位就不遗余力的在为香( xiāng)港电影培养后备人才。
从( cóng)影片出品来看,在推出立( lì)住银河映像招牌的《枪火( huǒ)》之前,杜琪峰和韦家辉各( gè)自仅有一部导演署名的( de)作品,其他都是由其他导( dǎo)演完成。

《枪火》
银河映像对( duì)年轻电影人的培养和支( zhī)持又分为多种模式。一种( zhǒng)是与银河映像合作的导( dǎo)演,曾谨昌(《恐怖鸡》)、赵崇基( jī)(《最后判决》)本就是成熟的( de)资深编导,杜琪峰支持并( bìng)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拍摄( shè)风格化作品的平台,并对( duì)品质进行把控。之后林岭( lǐng)东的《奇逢敌手》也是这种( zhǒng)情况。
另一种是像游达志( zhì)(《非常突然》《暗花》)、罗永昌(《每( měi)当变幻时》),在银河映像成( chéng)立前他们就是杜琪峰的( de)执行导演,在成立初期自( zì)然成为力捧的新人。尤其( qí)是游达志署名导演的三( sān)部作品中,杜琪峰作为幕( mù)后监制对创作保留最大( dà)话语权。这种模式更像是( shì)传统手艺人的师徒关系( xì),支持新人导演在实际的( de)项目中快速成长。
这种人( rén)才培养模式对师徒双方( fāng)的适配性提出很高的要( yào)求,并不是每个新人都能( néng)适应这种“传、帮、带”的方式( shì)。而银河映像题材和风格( gé)鲜明,当年轻导演的创作( zuò)方向更加多元时,与银河( hé)映像惯有的方向并不一( yī)定匹配。

《非常突然》
如游达( dá)志、罗永昌,就未能在杜琪( qí)峰门下坚持下去,最终出( chū)走北上。另一位被普遍视( shì)为杜琪峰接班人的郑保( bǎo)瑞,实则介于两种模式之( zhī)间,他并非银河映像的固( gù)定成员,但又得到杜琪峰( fēng)的亲手栽培。
郑保瑞因《恐( kǒng)怖热线之大头怪婴》一举( jǔ)成名,他本人却觉得“自己( jǐ)未够班”(实力不够),主动请( qǐng)缨加入《呖咕呖咕新年财( cái)》剧组担任副导演,跟随杜( dù)琪峰近距离学习导演技( jì)巧。
几年后郑保瑞在银河( hé)映像拍摄了《意外》,相信看( kàn)过影片的朋友都能明显( xiǎn)感受到他的进步。但与此( cǐ)同时,他也参与到北上拍( pāi)片,或是与其他香港影视( shì)公司合作拍摄电影。

《意外( wài)》
在创作环节,银河映像接( jiē)纳所有工作人员提出的( de)意见和创意。《夺命金》编剧( jù)黄劲辉就曾透露,在编剧( jù)过程中,副导演、美术等不( bù)同岗位的人都可以提出( chū)创意和想法,办公室里大( dà)家讨论剧本时,谁路过都( dōu)可以坐下来一起谈,每个( gè)人可能都有贡献,这些idea署( shǔ)名就统称为“银河创作组( zǔ)”。这种开放式创作环境,自( zì)然也为每位成员发挥电( diàn)影才能提供了畅通渠道( dào)。
在银河映像之外,杜琪峰( fēng)在2005年推动开办的鲜浪潮( cháo)国际短片节,为大批年轻( qīng)电影学子提供扶持平台( tái),鼓励短片竞赛,提供学习( xí)交流机会。其中部分参赛( sài)新人已成为香港的新生( shēng)力量,如《正义回廊》的导演( yǎn)何爵天,《年少日记》的导游( yóu)卓亦谦等。
《三命》导演之一( yī)的黄伟杰,成长路径便是( shì)通过鲜浪潮短片节得到( dào)杜琪峰赏识,加入银河映( yìng)像后导演《树大招风》一举( jǔ)成名。
近30年过去,虽然银河( hé)映像暂未出现像杜琪峰( fēng)、韦家辉这种水平的创作( zuò)者,但作为香港电影的黄( huáng)埔军校已开枝散叶,为影( yǐng)视产业频频输血。
2016年之后( hòu),银河映像制作新片的步( bù)伐明显放缓,外部环境也( yě)发生剧烈变化。
首先是香( xiāng)港本土电影产量急剧下( xià)滑。2024年,香港院线上映的本( běn)土电影仅有46部,而这其中( zhōng)抛开11部合拍片,纯港片仅( jǐn)有33部,与鼎盛时期不可同( tóng)日而语。从观众角度来看( kàn),流媒体剧集的模式似乎( hū)更符合当下获取影视内( nèi)容的习惯。

《命案》
而杜琪峰( fēng)近些年的精力,也更多放( fàng)在通过鲜浪潮为香港电( diàn)影培养新人上,自身创作( zuò)陷入沉寂。除了与寰亚推( tuī)出合拍短片集《七人乐队( duì)》、郑保瑞的《命案》外,银河映( yìng)像亦没有电影出品。
因此( cǐ),当银河映像2021年宣布与香( xiāng)港娱乐频道ViuTv合作,同旗下( xià)制作公司MakerVille共同开发剧集( jí)《三命》的消息宣布时,既在( zài)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zhōng)。
这是杜琪峰时隔32年重新( xīn)回归剧集制作,亦是银河( hé)映像第一次制作出品剧( jù)集。

《三命》
虽然是剧集,但《三( sān)命》在制作层面几乎达到( dào)电影级水准。叙事并未因( yīn)为跨媒介而降级,反而展( zhǎn)现出更宏大的野心:银河( hé)映像一贯的宿命论成为( wèi)该剧的核心构思,以此延( yán)展出三条平行时空的故( gù)事主线,故事跨度贯穿六( liù)十余年,揽尽人间百态。
从( cóng)演职人员来看,《三命》的幕( mù)后团队同样电影级规格( gé)。
杜琪峰、游乃海、朱淑仪三( sān)位银河映像元老监制,导( dǎo)演除了上文提到的黄伟( wěi)杰之外,李子俊已执导过( guò)成熟的大银幕作品《第八( bā)个嫌疑人》,张家杰则是杜( dù)琪峰多年的副导演,三位( wèi)新生代共同完成导演工( gōng)作。而摄影郑兆强、剪辑梁( liáng)展纶均为银河映像固定( dìng)班底,为该剧提供专业技( jì)术支持。

因为预算等原因( yīn),《三命》在细节上稍显粗糙( cāo),但这次试水最终呈现出( chū)的整体效果还是得到了( le)观众的认可,也体现出年( nián)轻电影人从杜琪峰手中( zhōng)接过导筒,在继承银河映( yìng)像风格的同时,对当下制( zhì)作模式更为积极的创作( zuò)姿态。
《三命》的推出,标志着( zhe)银河影像从纯电影到跨( kuà)媒介制作的灵活转型,多( duō)年来的“商业片养作者片( piàn)”的策略是否已转变为“剧( jù)集养作者片”还有待观察( chá)。
但就像银河映像创立于( yú)香港电影危难之际,这次( cì)转型再次证明了杜琪峰( fēng)和团队在逆境中求变的( de)决心与诚意。优质的内容( róng)创作永远不会过时,改变( biàn)的只是讲述故事的方式( shì)。
作者:日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