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谷讯 香港名媛蔡天( tiān)凤凶杀案,震惊了大半个( gè)中国。前夫一家,以接孩子( zi)的名义,把她骗到出租屋( wū)内,杀害碎尸。据警方透露( lù),凶手为了毁尸灭迹,提前( qián)准备了削肉刀、碎肉机、铁( tiě)锤、电锯等工具,现场挂满( mǎn)了帆布防止溅血,凶手的( de)反侦察意识极强。直到现( xiàn)在,还有部分尸体不知去( qù)向,如此凶狠恶毒的谋杀( shā)手段,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rán)。

上一次听说这种事,还是( shì)2013年的大角咀逆子弑亲案( àn),其惨烈程度,不输蔡天凤( fèng)碎尸案。最近,这起案件被( bèi)搬上银幕,上映后成为年( nián)度高分华语片,入围了香( xiāng)港电影金像奖项15项提名( míng)。
杀人故事
10年前,香港大角( jiǎo)咀逆子弑亲案,引起全港( gǎng)轰动。凶手有极强的反差( chà)感和迷惑性,外表斯斯文( wén)文,还在澳洲留过学,有文( wén)化有见识。怎么看,也不像( xiàng)恶人。可偏偏就是这样一( yī)个人,用最冷血无情的手( shǒu)法,结束了父母的生命。
电( diàn)影一上来,就还原了血腥( xīng)案发现场。镜头跟随警方( fāng),在陈旧的老楼里游移。紧( jǐn)接着进入一间房,房内有( yǒu)两个大冰柜,打开后,一股( gǔ)恶臭伴随寒气袭来。等寒( hán)气散去,两个头颅赫然伫( zhù)立其中,下方还有肢解后( hòu)的内脏和尸体碎片,有些( xiē)已经煮熟,有的则被腌制( zhì)。为了粉饰作案痕迹,凶手( shǒu)买了615个打包盒,用来转移( yí)尸体,残暴程度超乎想象( xiàng)。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凶( xiōng)手前几天还上电视发布( bù)寻亲声明,用来迷惑警方( fāng)和媒体。这么处心积虑地( dì)策划谋杀,到底什么仇什( shén)么怨啊?镜头一转,导演用( yòng)闪回的方式,交代了男主( zhǔ)角张显宗前半生的遭遇( yù)。他出生在家风苛刻的家( jiā)庭,父母从小就剥夺他的( de)选择权。比如,他喜欢篮球( qiú),却偏让他学钢琴;选学校( xiào)也从不过问他的想法,早( zǎo)早送他出国读书,结果张( zhāng)显宗长期被非裔霸凌,整( zhěng)日郁郁寡欢。可以说,他对( duì)父母的怨恨,是从小到大( dà)逐步累积的。再加上,他有( yǒu)一个学习工作都无懈可( kě)击的完美哥哥,张显宗更( gèng)是觉得压抑憋屈。
击垮他( tā)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武( wǔ)器,是房子。父母曾经给了( le)他一套房子,但由于张显( xiǎn)宗无所事事、炒股失败,于( yú)是父母决定把房子过户( hù)给哥哥。这件事,让张显宗( zōng)的恨意达到沸点。心中怒( nù)火,熊熊燃烧,于是计划手( shǒu)刃双亲。
蹊跷的是,这件事( shì)并没有以张显宗被捕,而( ér)宣告破案。警方调查发现( xiàn),凶手不止一人。唐文奇也( yě)是嫌疑人之一。

二人在一( yī)次面试中相识,随后成为( wèi)一起吃饭吹牛的朋友。张( zhāng)显宗正是把父母骗到唐( táng)文奇的出租屋内,实施了( le)杀害。看起来智商不高、傻( shǎ)傻憨憨、人畜无害的肥仔( zǎi),怎么会成为帮凶呢?一拨( bō)人认为,定是张显宗教唆( suō),想冤枉他来摘清自己;另( lìng)一拨人则认为,唐文奇只( zhǐ)是利用自己呆呆傻傻的( de)外表,进行迷惑性欺骗,其( qí)实他才是主谋。你看,唐文( wén)奇的出现,让案件的复杂( zá)程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jiē)”。为了查清谁是主谋、谁在( zài)伪装,一场关于人性的终( zhōng)极拷问,在法庭上演。
震撼( hàn)法庭
影片片长135分钟,导演( yǎn)只用了30分钟左右交代故( gù)事背景。剩下的部分,全部( bù)放在了法庭辩论。也就是( shì)说,法庭戏才是这部电影( yǐng)的重中之重。导演在法庭( tíng)戏里,花大量笔墨塑造的( de)对象是陪审团。
香港有陪( péi)审团制度,在高等法院处( chù)理严重刑事案件时,陪审( shěn)团一般都会出现。但陪审( shěn)团的公正性,一直备受质( zhì)疑,因为成员对法律的认( rèn)知程度,并不统一。从影片( piàn)中可以看出,有的人参加( jiā)陪审团,是为了凑热闹;有( yǒu)的人图津贴费;还有人,是( shì)为了发泄不满;更有甚者( zhě),觉得自己不配定夺他人( rén)生死。

关于真相,每个人心( xīn)中都有一把度量尺。陪审( shěn)团其实很容易受到情绪( xù)牵引,每当有迷惑性发言( yán)或新的证物出现时,他们( men)都会发生内部割裂的现( xiàn)象。比如,唐文奇姐姐声泪( lèi)俱下地诉说,弟弟是被冤( yuān)枉时。陪审团的表情,便体( tǐ)现了各自的想法。有人理( lǐ)智先行,有人情绪先行,而( ér)争取陪审团的信任,恰恰( qià)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情( qíng)感攻势。
既然认知有差异( yì),那陪审团要如何做判断( duàn)呢?答案很残酷,他们大多( duō)凭借自身的经验主义做( zuò)判断。当经验主义无法适( shì)配时,最保守的观点,便是( shì)最正确的观点。比如,在各( gè)种证据指明,唐文奇的确( què)是共犯时,陪审团最后给( gěi)的判断却是无罪。因为他( tā)们有个最保守的观点,冤( yuān)狱比放过有罪的人更不( bù)公义。

导演想借陪审团的( de)表现,来隐喻所谓的正义( yì)判决,很可能不像大家想( xiǎng)象的那样干脆直接。律师( shī)也是如此,片中两位辩护( hù)律师,因为张显宗是否故( gù)意杀人,展开了激烈辩论( lùn)。他们各自请了不同的医( yī)生/医学家,来分析他的健( jiàn)康情况。
奇怪的是,这些专( zhuān)家明明都是有充沛的理( lǐ)论知识和实战经验,但说( shuō)出的话却大相径庭。一会( huì)儿这个专家,说他有精神( shén)分裂症;一会儿另一个专( zhuān)家,又说他只是自大,精神( shén)没问题。
这说明,律师为了( le)达成辩护目的,所请的证( zhèng)人、医学家都是有明显立( lì)场倾向的。而这些专家们( men)的发言,也带有一些表演( yǎn)性质在里面。律师借着这( zhè)些表演性质的言论,进而( ér)开始煽动陪审团的情绪( xù),引导他们做出对自己有( yǒu)利的判断。这些因素加在( zài)一起,让真相变得更加扑( pū)朔迷离,难以辨认。
令人细( xì)思极恐的是,看似寻求正( zhèng)义的法庭,也没法做到百( bǎi)分之一百的正确。比如,唐( táng)文奇被宣布无罪后。镜头( tóu)闪回他居住的出租屋内( nèi),地上有大量会计考试的( de)试题。换句话说,他并不像( xiàng)法庭上呈现的那么糊涂( tú)低能。至此,影片的真正主( zhǔ)题,浮出水面。导演并不打( dǎ)算呈现猎奇杀人案的始( shǐ)末,而是想借着这起臭名( míng)昭著的案件,来揭示寻求( qiú)正义有多难,进一步探讨( tǎo)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绝对( duì)正义。
惊喜视听
《正义回廊( láng)》由《踏血寻梅》导演翁子光( guāng)担任监制,他曾发文回忆( yì)这部电影的艰难筹拍过( guò)程。由于投资需要八九百( bǎi)万,加上主角知名度不高( gāo),起初找投资时屡屡碰壁( bì),还曾邀请内地网络电影( yǐng)负责人投资,却被不能过( guò)审为由拒绝。
翁子光转向( xiàng)邀请支持港产片的投资( zī)方寻求支持,同样被多番( fān)拒绝,最后翁子光决定放( fàng)弃买纳米楼的愿望,把买( mǎi)楼的钱用来投资电影。幸( xìng)好,这部片不仅口碑出色( sè),票房亦有不错的斩获,已( yǐ)经在中国香港收获超4000万( wàn)港币票房,荣登港产三级( jí)片影史票房冠军。

《正义回( huí)廊》也是香港导演何爵天( tiān)的首部长片作品。片中,导( dǎo)演运用了大量打破第四( sì)堵墙的表现形式,来强化( huà)观众的参与感。比如,律师( shī)和陪审团,会突然从法庭( tíng)现场走进案发现场,边看( kàn)嫌疑人犯罪,边分析他的( de)心理动机,并试图与嫌疑( yí)人对话,推断某种结论。
除( chú)此之外,导演在剖析张显( xiǎn)宗犯罪心理的时候,会把( bǎ)他处理成希特勒式的极( jí)端人物形象。借助人物夸( kuā)张的行为和语言,来隐喻( yù)张显宗内心的扭曲、暴躁( zào)、愤怒和不安。有趣的是,导( dǎo)演经常用虚构的形象和( hé)对白,来解释张显宗在现( xiàn)实生活中的谎言。这种虚( xū)实结合的手法,丰富了影( yǐng)片的视觉表达,每一帧画( huà)面都很耐人寻味。
每当画( huà)面被红光笼罩,就意味着( zhe)警察/律师和嫌疑人的对( duì)话,进入到更接近真相的( de)层面。红色代表着血腥、死( sǐ)亡、危机,在这种末日环境( jìng)里,嫌疑人更容易说出内( nèi)心真实想法。张显宗脑中( zhōng)赤裸裸的杀戮模式,与红( hóng)光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刺( cì)眼又痛心。

无论剧本还是( shì)拍摄方式,《正义回廊》都令( lìng)人眼前一亮。它符合一部( bù)优秀作品的条件:有想法( fǎ),有态度,有表达,不盲从。你( nǐ)能从影片中看到,导演对( duì)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 sī)考。比如,原生家庭、校园霸( bà)凌、外貌歧视、病态完美主( zhǔ)义等等,是这些因素累计( jì)到一起,共同酿造了震惊( jīng)世人的惨案。
而更令人惊( jīng)讶的是,在理清真相的过( guò)程中,律师、专家、记者、陪审( shěn)团的利益纠葛又把真相( xiāng)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人创( chuàng)造了制度,又利用了制度( dù),最后到底该信谁?制度面( miàn)前,真的人人平等吗?这些( xiē)对于人性的拷问,是每个( gè)所处当下的我们,都应该( gāi)思考的问题。
作者: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