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實際的生活中,男主角有家室、有工作、有地位,是符合社會所定義的成功人士,可是他的成長、精神、內心世界卻是紛亂、失衡、破碎,百般困擾著他,令他疲憊。設若一個人沒有取得內在的和諧,外在世界平和的假象遲早會崩潰,因此,電影中對於自我探索的努力與途徑,每一個環節都推進得十分的嚴密,最後,男主角窮其一生所建構的外部世界,從受動搖直至徹底脫落,作為一個個體,他反倒才完整且健全。這裡頭,包含了對於社會功利價值的批判,以及對於人類處境的關懷。
2、倖存的生命(Prezít svuj zivot ,2010)為了避免演員演出費用而採用半動畫形式,楊史雲梅耶本人雖未能節省經費,遺憾不如以真人演出故事,但半動畫的效果成功的把現實與夢境互涉的情狀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如片頭引德國哲學家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的格言: Only the fusion of dreams and reality can make up a complete human life. 如此虛假的動畫製作,充斥比喻、象徵、潛意識與無意識、魔法、精神分析、童年記憶,最後卻達到真摯、動人之境。
3、楊史雲梅耶稱這部電影為喜劇,有著深刻的意義,電影不僅利用兒童動畫的形式,沖淡了揭曉悲劇式過去帶給觀眾的衝擊和痛苦,還在意含中寄託對於生命的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