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长安的荔枝》在万众( zhòng)瞩目下登陆央视八套。
马( mǎ)伯庸原著打底、曹盾导演( yǎn)继《长安十二时辰》后再度( dù)掌舵、雷佳音搭档岳云鹏( péng)的“王炸”组合——
这些光环让( ràng)剧集未播先火,首播收视( shì)率高达 1.4885%。然而不足一周,形( xíng)势急转直下:
收视四连跌( diē)至 1.1320%,漫画谷开分 6.9,社交媒体上( shàng)“弃剧”之声不绝于耳。
这部( bù)顶级配置的历史剧,为何( hé)遭遇如此迅速的溃败?
故( gù)事的核心,源于那句著名( míng)的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 xiào),无人知是荔枝来”。
剧集聚( jù)焦九品小吏李善德(雷佳( jiā)音饰),他意外被推上“荔枝( zhī)转运使”的职位,被迫接下( xià)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至( zhì)长安的致命任务。
荔枝“一( yī)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 wèi)变”的特性,如同悬在他头( tóu)顶的利剑,将一场与时间( jiān)赛跑的生死运输变成不( bù)可能完成之挑战。
故事开( kāi)端于长安。
李善德,一个为( wèi)微薄俸禄挣扎的小官,正( zhèng)为购置房产焦头烂额。
一( yī)场精心设计的官场陷阱( jǐng),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硬( yìng)塞到他手中。
原著中这段( duàn)购房经历仅寥寥数笔,剧( jù)版却膨胀为整整一集的( de)家长里短与市井砍价,节( jié)奏在开局便显拖沓。
意识( shí)到任务的艰巨与欺骗本( běn)质后,李善德陷入绝望。
在( zài)好友韩洄和杜甫的提点( diǎn)下,他决心放手一搏,远赴( fù)岭南寻找一线生机。当他( tā)抵达闷热潮湿的岭南,面( miàn)对漫山遍野的荔枝树和( hé)陌生的风土人情,真正的( de)挑战才刚刚开始。他
结识( shí)了荔枝园主人少女阿僮( tóng),了解到荔枝极难保鲜的( de)特性。在阿僮及其族人的( de)帮助下,李善德开始了一( yī)系列近乎绝望的保鲜与( yǔ)运输试验——
盐水浸泡、隔水( shuǐ)瓮藏、截枝培土、快马接力( lì)……每一次试验都耗费巨大( dà),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离( lí)死亡更近一步。
他必须精( jīng)确计算路线、保鲜时长、马( mǎ)匹损耗、人力调度,在严苛( kē)的时间与自然法则中寻( xún)找裂缝。
与此同时,剧版大( dà)幅扩充的另一条叙事线( xiàn)——权谋线。
岳云鹏饰演的郑( zhèng)平安,一个被家族放逐的( de)浪子,作为剧集新增的核( hé)心角色登场。
他受命于左( zuǒ)相,假扮右相使者潜入岭( lǐng)南,目标是接近岭南刺史( shǐ)何有光,寻找其勾结右相( xiāng)、贪腐渎职的证据,以期扳( bān)倒政敌。
这条线与李善德( dé)的荔枝运输主线并行推( tuī)进。剧集前半部分试图让( ràng)两条线产生交集,制造一( yī)些错位关系的戏剧效果( guǒ)。
例如,郑平安正与何有光( guāng)的心腹赵掌书进行秘密( mì)交易时,本应被支开的李( lǐ)善德,却因在荔枝园意外( wài)发现隔水保鲜法而临时( shí)折返,仓促闯入,令交易双( shuāng)方措手不及。
然而,随着剧( jù)情深入,权谋线逐渐暴露( lù)出想象力匮乏的硬伤。
郑( zhèng)平安的立场反复摇摆:起( qǐ)初想借左相之力重返家( jiā)族;
任务稍有进展,又因他( tā)人劝说决意留下效力左( zuǒ)相;
随后他奉左相之命接( jiē)近胡商阿弥塔,意图离间( jiān)她与义父何有光的关系( xì);
而何有光为拉拢郑平安( ān),则派出得力助手蓝玉(剧( jù)中另一新增角色)接近他( tā)。
这些周旋被简化为浅显( xiǎn)的对白和利用男女关系( xì)的粗浅离间计,缺乏真正( zhèng)的政治智慧与张力,来回( huí)重复,索然无味。
当李善德( dé)的运输方案历经无数次( cì)失败终于有了可行眉目( mù),故事进入真正的高潮——
正( zhèng)式运输阶段。
他调动所有( yǒu)资源:精选骑手、规划最速( sù)路线、沿途设置冰窖。
然而( ér),这条用无数心血铺就的( de)“荔枝路”危机四伏。
岭南刺( cì)史何有光,作为剧版塑造( zào)的主要“恶人”,持续从中作( zuò)梗。
他指使蓝玉伪装成骑( qí)手混入李善德的试验队( duì)伍,暗中破坏;
又命令手下( xià)杨校尉在运输途中设下( xià)埋伏,阻挠百姓参与协助( zhù),公然与李善德形成对抗( kàng)。
运输队伍在崇山峻岭、江( jiāng)河急流中艰难跋涉。剧集( jí)试图展现路途的艰辛:快( kuài)马累死途中、遭遇山洪塌( tā)方、保鲜冰意外融化……
李善( shàn)德在绝境中做出惊人之( zhī)举:调用江船提前运送冰( bīng)块,为减轻重量确保速度( dù),不惜将一条上好的江船( chuán)拆解至仅剩空壳。
这意味( wèi)着船完成任务后无法返( fǎn)航,只能就地报废。
这一细( xì)节,虽在剧中有所呈现,其( qí)蕴含的巨大悲怆与权力( lì)荒诞的隐喻却未能充分( fēn)释放。
当李善德最终以近( jìn)乎不可能的方式,将几颗( kē)勉强保持鲜态的荔枝送( sòng)入长安,呈现在贵妃面前( qián)时,这场耗尽心力、牺牲无( wú)数的运输终于画上句点( diǎn)。
然而,他并未获得期待的( de)荣华或解脱。
原著中,李善( shàn)德看透官场险恶,选择携( xié)家人远遁岭南,在阿僮的( de)荔枝园旁归隐。
剧版基本( běn)沿用了这一结局,但人物( wù)一路走来的精神轨迹已( yǐ)被大幅改动。
新增的角色( sè)如郑平安、蓝玉等人物的( de)结局也各有交代,郑平安( ān)最终选择留在左相身边( biān)效力,蓝玉则继续追随何( hé)有光。
喧嚣落幕,长安城依( yī)旧繁华,贵妃的笑颜背后( hòu),是无数像李善德这样的( de)小人物被碾过的痕迹。
《长( zhǎng)安的荔枝》从万众期待到( dào)迅速崩塌,其核心症结在( zài)于创作方向的迷失。
将七( qī)万字的精悍小说暴力拉( lā)伸为三十五集剧集,必然( rán)导致叙事注水与重心偏( piān)移。
李善德购房的漫长铺( pù)垫、郑平安权谋线喧宾夺( duó)主的篇幅,都在不断稀释( shì)原著赖以生存的“时间紧( jǐn)迫感”。
更致命的是剧集对( duì)“敌人”的降维处理。
马伯庸( yōng)原著中,李善德最大的敌( dí)人是冷酷的时间法则与( yǔ)庞大僵化的官僚系统——“他( tā)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其困( kùn)境本质上是结构性的,是( shì)在科层制权力机器中,权( quán)、责、利极度失衡下小人物( wù)无力挣脱的宿命感。
而剧( jù)版为了追求浅显的正邪( xié)对抗和戏剧冲突,将“敌人( rén)”具象化为处处使绊的何( hé)有光、蓝玉、杨校尉等个体( tǐ)恶人。
李善德的“困境”也随( suí)之降级为不断遭遇人为( wèi)破坏、又不断获得外部帮( bāng)助去克服具体障碍的过( guò)程。
当原著中以小见大、直( zhí)指体制荒诞的锐利讽刺( cì)被替换为好人斗败坏人( rén)的俗套戏码,其精神内核( hé)便已流失殆尽。
新增内容( róng)的质量同样堪忧。
权谋线( xiàn)陷入重复循环的离间计( jì)与立场摇摆,缺乏深度博( bó)弈;
喜剧部分则充斥着低( dī)级的插科打诨,如何有光( guāng)夸张的斗鸡场面、蓝玉跨( kuà)界当骑手引发的“跨界”吐( tǔ)槽、李善德不合时宜的“太( tài)白金星烦不烦”抖包袱。
这( zhè)些现代感十足的搞笑桥( qiáo)段,与原著力图营造的盛( shèng)唐历史氛围格格不入,造( zào)成严重的风格割裂。
《长安( ān)的荔枝》的溃败,是马伯庸( yōng) IP 影视化困境的又一次集( jí)中爆发,更是当下影视工( gōng)业创新乏力、迷信 IP 与流量( liàng)公式的缩影。
资本寒冬中( zhōng),“大 IP+ 流量明星 + 视效大片”被( bèi)视为安全牌。
马伯庸的作( zuò)品因其“历史可能性”的独( dú)特魅力——
在史实缝隙中编( biān)织故事,以密集考据营造( zào)质感——成为争抢对象。
然而( ér),影视化过程往往迷失方( fāng)向:
对器物细节的过度展( zhǎn)示滞涩了节奏;为填充集( jí)数无限扩充支线,让人物( wù)沦为情节工具。
马伯庸原( yuán)著中对官僚机器的批判( pàn)、对小人物悲欢的深切共( gòng)情,在此逻辑下必然被剔( tī)除或钝化,以适应所谓的( de)“合家欢”与衍生品开发。
于( yú)是,《显微镜下的大明》中“体( tǐ)制吃人”的锐利被磨平;
《长( zhǎng)安的荔枝》塞入低俗喜剧( jù)只为拓宽受众。
当文学深( shēn)度彻底向商业宽度投降( jiàng),IP 只剩华丽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