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暑期档新片。
这( zhè)部电影在预售的时候,平( píng)台预测在 10 亿 + 的票房。
那个( gè)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配( pèi)置,再加上这个故事,又在( zài)《南京照相馆》带动的热潮( cháo)之下,肯定能破 10 亿。
结果上( shàng)映之后,票房预测一降再( zài)降。
从原本的 10 亿,降到了现( xiàn)在的 6 亿。
为什么?
一起来聊( liáo)聊这部争议还挺大的——
《东( dōng)极岛》

影片改编自 1942 年真实( shí)发生的“里斯本丸沉船事( shì)件”,不仅于 8 月 8 日在中国上( shàng)映,更将从 8 月 14 日起登陆澳( ào)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多( duō)国影院。
这场跨越 83 年的影( yǐng)像远征,试图打捞一段几( jǐ)乎被浪涛与时间掩埋的( de)壮烈往事——
中国渔民如何( hé)以血肉之躯对抗战争机( jī)器,在日军的枪口下勇救( jiù) 1816 名英军战俘。
影片始于东( dōng)极岛渔村的粗粝日常。

咸( xián)涩的海风蚀刻着渔民的( de)脸庞,日子在浪尖讨生活( huó)里翻滚。哥哥阿赑(朱一龙( lóng)饰)冷峻如礁石,沉默的狠( hěn)劲是生存磨出的底色;
弟( dì)弟阿荡(吴磊饰)则似清澈( chè)浪花,跃入大海的姿态轻( qīng)盈而野性。
一日潜水,巨轮( lún)的阴影骤然撕裂宁静——载( zài)满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 lún)“里斯本丸”被击中,正缓缓( huǎn)沉入深渊。

舱内 1816 名战俘成( chéng)为日军掩盖罪行的活祭( jì)品。
当阿荡发现垂死的英( yīng)军纽曼,刻在骨子里的“不( bù)忍”驱使他将人拖上岸。
阿( ā)赑明知这是灭顶之灾,却( què)拗不过弟弟的执拗,只得( dé)将蓝眼睛的陌生人藏匿( nì)。

镜头冷静掠过渔村:
保长( zhǎng)(杨皓宇饰)在日军前唯诺( nuò)翻译,吴老大(倪大红饰)试( shì)图阻拦刺刀却惨遭毒手( shǒu)。
村民在刺刀下蜷缩求生( shēng),如同“旱王八”般的窒息感( gǎn)弥漫银幕,连空气都凝滞( zhì)如铁。
风暴终至。为灭口,日( rì)军登岛展开清洗。
刀锋刺( cì)穿妇孺的胸膛,烈火吞噬( shì)哭嚎的生命。当陈老师(陈( chén)明昊饰)被活活烧死,一个( gè)孩子挣脱大人捂眼的手( shǒu),泪水灼烫地见证一切——他( tā)要把老师那句“不能跪”刻( kè)进骨髓。
血腥点燃了沉默( mò)的引信。阿荡抽刀劈向军( jūn)官,是本能的愤怒喷薄;阿( ā)赑夜袭哨所,浴血如地狱( yù)归来的修罗,淬火的眼神( shén)宣告血债必偿。
倪妮饰演( yǎn)的阿花嘶吼着“我今儿就( jiù)破了这规矩!”,带领渔民驾( jià)着小船冲向枪林弹雨。
渔( yú)民们最终驾船冲向沉船( chuán)海域,一张由舢板编织的( de)生命之网在惊涛中展开( kāi)。

影片的高潮在深海怒涛( tāo)中炸裂。
剧组以 1:1 复原沉船( chuán),耗时 70 天水下实拍。当船体( tǐ)撕裂,虹吸漩涡裹挟残骸( hái)与人体疯狂旋转,IMAX 镜头让( ràng)观众如坠冰窟——前一秒仙( xiān)境般的碧海,转瞬化作血( xuè)肉搅拌机。
朱一龙饰演的( de)阿赑在终极救援中化身( shēn)悲壮锚点:
他徒手拽住被( bèi)漩涡吞噬的小船,将绳索( suǒ)死死系上救援船的锚链( liàn),以自我牺牲换取一船生( shēng)机。

浪涌如历史的咆哮,吞( tūn)没了他最后的身影。
字幕( mù)浮现:“因中国渔民义举,部( bù)分英军归乡,日军放弃屠( tú)村。”
银幕渐暗,真相的余烬( jìn)却灼热未熄。银幕上模糊( hú)的“圆满结局”,在历史维度( dù)却显脆弱——
现实中渔民遭( zāo)酷刑逼供,为不连累恩人( rén),被救英军排队自首,大多( duō)殒命异乡。

艺术对惨淡结( jié)局的柔化处理,某种程度( dù)消解了历史本身的沉重( zhòng)质地。
《东极岛》的野心值得( dé)致敬。
当 83 年前渔民为陌生( shēng)人向怒海搏命,83 年后电影( yǐng)携此故事“再出海”,本身即( jí)是对遗忘的抵抗。
水下实( shí)拍的激浪与演员搏命般( bān)的表演(朱一龙、吴磊闭气( qì)训练达四分钟以上),铸就( jiù)了国产电影罕见的海洋( yáng)史诗感。

阿荡救纽曼时未( wèi)及思索的本能善念,才是( shì)历史暗夜中最珍贵的人( rén)性磷火。
然而当孤胆英雄( xióng)的叙事遮蔽了真实的集( jí)体光芒,当复仇的戏剧性( xìng)覆盖了朴素的人道初心( xīn),电影似乎与它想铭刻的( de)精神产生了微妙偏移。
历( lì)史中的渔民群像,本是一( yī)曲没有主角的救赎交响( xiǎng);
银幕却将光环浓缩于朱( zhū)一龙战神般的个人神迹( jì)。

当阿赑手刃多名日军,观( guān)众情绪固然宣泄,却无形( xíng)中推开了真实——
渔民当年( nián)依靠智谋周旋而非暴力( lì)对抗,因任何流血冲突皆( jiē)会招致灭村之祸。
那个挣( zhēng)脱捂眼之手的孩子凝视( shì)火焰,恰如今天的我们凝( níng)视历史。
电影或许简化了( le)结局,但那双眼睛所见证( zhèng)的暴行,以及渔民向深渊( yuān)伸手的勇气,已成民族记( jì)忆的永恒坐标。

从纪录片( piàn)《里斯本丸沉没》到这部商( shāng)业巨制,真相在一次次讲( jiǎng)述中愈发坚硬。
《东极岛》的( de)价值,正在于将曾被《朝日( rì)新闻》歪曲的往事,锻造成( chéng)银幕上奔涌不息的证词( cí)。
当片尾字幕升起,影院灯( dēng)光亮起,真正的追问才开( kāi)始:我们如何从历史汲取( qǔ)力量,又不被虚构的热血( xuè)模糊了本相?
走出影院的( de)静默里,海风犹在耳畔呜( wū)咽。
那不止是特效的浪涛( tāo),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记( jì)忆的艰难打捞——当娱乐的( de)潮水退去,唯有真实的礁( jiāo)石,能承受时间的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