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成龙的号召力( lì)还有多少?
说的再直白点( diǎn),你们会为成功的电影买( mǎi)单吗?
相信很多人会觉得( dé)成龙二字的体量如此之( zhī)大,就算票房不行,但至少( shǎo)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然而( ér),谁也没想到,成龙新片上( shàng)映,3 天,收获票房才不到 500 万( wàn)。
甚至第四天单日票房还( hái)没有 100 万,总票房还不如一( yī)个国产恐怖烂片。
今天咱( zán)们就来说说这部电影——
《功( gōng)夫梦:融合之道》
这其实是( shì)一部好莱坞电影,因为制( zhì)作和发行都是国外的电( diàn)影公司,且演员里除了成( chéng)龙,都是华裔或者一些白( bái)人明星。
成龙的上一部好( hǎo)莱坞作品,还是 2017 年的《英伦( lún)对决》,国外反响很好,国内( nèi)一般。
再上一部,就是和威( wēi)尔斯密斯儿子合作的那( nà)部《功夫梦》。
说来也巧了,这( zhè)部《功夫梦:融合之道》就是( shì) 2010 年的续作。
故事围绕华裔( yì)少年李峰展开,他随母亲( qīn)从北京移居美国纽约。
初( chū)到新环境,李峰在披萨店( diàn)结识了女孩米娅,却因此( cǐ)招致米娅的前男友——当地( dì)空手道冠军康纳的敌意( yì)与霸凌。
康纳及其同伴对( duì)李峰进行了羞辱和殴打( dǎ)。
家庭层面,李峰背负着沉( chén)重的过去。
他的哥哥曾是( shì)功夫比赛冠军,却因招致( zhì)失败者报复而丧生。
这场( chǎng)悲剧让母亲对功夫产生( shēng)了深切的恐惧与排斥,她( tā)严禁李峰接触任何功夫( fū),甚至为此带着他远走他( tā)乡。
在纽约,李峰目睹了米( mǐ)娅的父亲——一位身体机能( néng)衰退、反应迟钝的中年退( tuì)役拳击手,因欠债无力偿( cháng)还而被康纳的拳击朋友( yǒu)当众羞辱殴打。
愤怒与无( wú)助中,李峰情急之下使用( yòng)功夫出手相助。
这次出手( shǒu)虽然暂时解围,却暴露了( le)他会功夫的事实,也引来( lái)了康纳更强烈的针对。
为( wèi)了帮助米娅父亲偿还债( zhài)务,更是为了在异国他乡( xiāng)赢得尊重并拯救自己,李( lǐ)峰决心参加康纳称霸的( de)空手道大赛。
他寻求帮助( zhù),机缘巧合下联系到了远( yuǎn)在中国的韩师父(成龙饰( shì))。
与此同时,韩师父正与当( dāng)年《龙威小子》的主角、如今( jīn)已成为空手道大师的丹( dān)尼尔 · 拉鲁索(拉尔夫 · 马基( jī)奥饰)会面。
丹尼尔了解到( dào)李峰的困境和韩师父的( de)渊源后,决定一同前往纽( niǔ)约相助。
韩师父与丹尼尔( ěr)这对分别代表中国功夫( fū)(韩家)与日本空手道(宫城( chéng)家,丹尼尔师承于此)的宗( zōng)师抵达纽约,承诺对李峰( fēng)进行特训。
影片标题所指( zhǐ)的“融合之道”,其概念便源( yuán)于韩家与宫城家历史上( shàng)是交流武艺、同根同源的( de)好友,空手道本身亦被认( rèn)为源于中国功夫。
两位宗( zōng)师将纽约城市景观转化( huà)为训练场。
特训内容试图( tú)体现“融合”理念:韩师父指( zhǐ)导李峰利用纽约地铁的( de)闸门压低身体练习“飞龙( lóng)腿”;
丹尼尔则指导空手道( dào)技巧。
训练过程穿插着美( měi)式诙谐元素,如地铁工作( zuò)人员的白眼、李峰想吃热( rè)狗却只能吃苹果的桥段( duàn),以及将日常活动功夫化( huà)——
在腌制食物时练习扎马( mǎ)步、在揉披萨面团时打太( tài)极训练手部动作。
米娅父( fù)亲目睹李峰的特训后,也( yě)向李峰请教中国功夫中( zhōng)的“寸劲”,希望能以此击败( bài)自己的拳击对手。
李峰在( zài)短时间内掌握了空手道( dào)基础,并与自身功夫结合( hé)。
然而,这种结合在影片中( zhōng)更多呈现为技巧的叠加( jiā)练习,缺乏深层次理念或( huò)精神上的探讨与交融。
比( bǐ)赛前夕,李峰母亲对儿子( zi)习武参赛的强烈反对成( chéng)为巨大障碍。
韩师父找到( dào)李峰母亲,强调李峰此刻( kè)需要她的支持。
令人意外( wài)的是,这位饱受丧子之痛( tòng)、曾坚决反对功夫的母亲( qīn),在韩师父寥寥数语的劝( quàn)说后,便出现在了比赛现( xiàn)场。
并迅速转变为坚定的( de)支持者,甚至在儿子被击( jī)倒时鼓励他站起来不要( yào)认输。
她内心剧烈挣扎与( yǔ)最终释怀的转变过程在( zài)影片中被大幅省略。
高潮( cháo)部分的空手道大赛上,李( lǐ)峰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与( yǔ)康纳对决。
康纳及其代表( biǎo)的外国选手在片中几乎( hū)被统一刻画为心胸狭隘( ài)、不择手段、赛后报复的反( fǎn)派。
决赛异常激烈,康纳凭( píng)借力量优势一度将李峰( fēng)重重击倒在地。
就在裁判( pàn)即将读秒结束的最后一( yī)刻,李峰挣扎着站了起来( lái),回忆着韩师父关于“永不( bù)放弃”的教诲(“学功夫不是( shì)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永不( bù)放弃”),最终凭借融合了功( gōng)夫技巧的寸拳和飞龙腿( tuǐ)等招式击败了康纳。
影片( piàn)结尾,李峰不仅赢得了比( bǐ)赛和尊重,也似乎解开了( le)母亲的心结。
韩师父和丹( dān)尼尔看着李峰,眼神中流( liú)露出对传承的欣慰。最终( zhōng)一幕落在李峰自信的脸( liǎn)上,象征着新武术之路的( de)开启。
影片落幕,“融合之道( dào)”的理想图景背后,现实中( zhōng)的裂痕却清晰可见。
北美( měi)观众为情怀买单——烂番茄( jiā)观众爆米花指数 91%,CinemaScore 评分 A-,全( quán)球票房超 5000 万美元的成绩( jì)确保了其商业回本。
然而( ér)登陆中国,影片首日票房( fáng)仅 250 万元人民币,猫眼预测( cè)最终不过 600 余万,与成龙这( zhè)块“金字招牌”的预期相去( qù)甚远。
口碑更是两极:专业( yè)影评网站烂番茄新鲜度( dù)仅 58%,Metacritic 媒体评分 51 分。
《好莱坞报( bào)道者》直言其“情节糟糕,充( chōng)斥陈词滥调”;《滚石》杂志则( zé)指其本质仍是“榨干 IP ”的操( cāo)作。
剧本的羸弱是症结所( suǒ)在。它试图承载太多:
东西( xī)武术的哲学融合、移民少( shǎo)年的身份认同、丧亲之痛( tòng)的和解、青春爱情与赛场( chǎng)逆袭……
结果却是主题涣散( sàn),逻辑牵强。名为“融合”,呈现( xiàn)的却只是纽约地铁站压( yā)腿练功、揉披萨面团打太( tài)极等符号化的奇观拼贴( tiē),精神内核的探讨浅尝辄( zhé)止。
李峰对功夫从逃避到( dào)接纳的内心挣扎被简化( huà)成线性任务,母亲作为核( hé)心矛盾承载者,其情感转( zhuǎn)折近乎机械降神——
深埋多( duō)年的丧子创伤竟被师父( fù)一句“他需要你”瞬间抚平( píng),其心理动因的缺失让和( hé)解显得苍白无力。
反派全( quán)员脸谱化的设定,更让“尊( zūn)重对手”的终极教谕失去( qù)了根基。
更深层的割裂,源( yuán)于视角的错位。
影片延续( xù)了“西方想象中的中国功( gōng)夫”这一陈旧范式。
主角虽( suī)是北京少年,其行为逻辑( jí)与生存困境却充满美式( shì)校园剧的套路。
国语配音( yīn)的译制片腔调,更放大了( le)文化表达的失真感。
当“功( gōng)夫”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 jù)和视觉点缀,而非角色与( yǔ)命运搏斗的精神依托时( shí),“融合之道”便失去了灵魂( hún)。
这恰似当下华语功夫片( piàn)的现实困境:成龙、李连杰( jié)等巨星老去,幕前幕后人( rén)才断档,黄金时代难以复( fù)刻。
虽有《九龙城寨之围城( chéng)》的成功探索,谢苗等中生( shēng)代的坚持,但整体上,作为( wèi)中国独有类型的功夫片( piàn)仍在题材创新与年轻化( huà)表达中艰难摸索。
《功夫梦( mèng):融合之道》像一面棱镜,折( zhé)射出经典 IP 在全球化语境( jìng)下的尴尬。
它怀旧有余,却( què)未能真正打通东西方武( wǔ)术的精神血脉;
它渴望传( chuán)承,却在商业算计中模糊( hú)了功夫的本质。
当“融合”止( zhǐ)步于招式的拼接与都市( shì)景观的猎奇展示,未能触( chù)及武学中关于忍耐、尊严( yán)与超越的核心价值时,这( zhè)场跨越重洋的“梦”,终究难( nán)以在观众心中落地生根( gē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