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新剧让鱼叔( shū)追得上瘾。
论尺度。
突破性( xìng)的剧情设定,堪称近年来( lái)之最。
论信息量。
台词处处( chù)是谜题,稍不留神就错过( guò)细节。
论制作。
演员阵容和( hé)制作团队更是稳到让人( rén)放心。
张译、李光洁、蒋欣、王( wáng)劲松……全是演技在线的实( shí)力派。
导演傅东育与郑世( shì)龙,上一次合作的剧《风吹( chuī)半夏》,在漫画谷拿下了 8.2 的高( gāo)分。
这样的组合,完全不用( yòng)担心品质。
鱼叔每天守着( zhe)优酷白夜剧场,连追 12 集,这( zhè)就来好好聊聊这部剧——
《以( yǐ)法之名》
最高检出品,扫黑( hēi)反腐题材。
一看这些标签( qiān),你可能会下意识地预设( shè):
这八成又是严肃正经、满( mǎn)满说教意味的剧。
但让鱼( yú)叔惊喜的,它非但不枯燥( zào),甚至还挺上头。
故事性处( chù)理得相当巧妙。
分成两条( tiáo)主线。
一条意外地笑点频( pín)出,另一条则悬念重重、反( fǎn)转不断。
先说第一条,主角( jiǎo)洪亮(张译 饰)的辞职线。
他( tā)是省检察院第十一部的( de)检察官。
但刚一登场,就要( yào)辞职。
众所周知,这年头体( tǐ)制内岗位竞争激烈。
上岸( àn)不易,他却主动要走。
咋想( xiǎng)的?
稍微看看他的处境,答( dá)案就出来了。
第十一部专( zhuān)查内部职务犯罪。
通俗点( diǎn)说,就是「办自己人」。
洪亮在( zài)这个岗位上干了十八年( nián),职场人缘几乎为零。
「看咱( zán)这人缘」
干好工作,反倒被( bèi)孤立。
查案查到领导头上( shàng),更是得罪人不讨好。
面对( duì)家属的责骂,他还得赔着( zhe)笑脸站着听。
就连休假,洪( hóng)亮都得动用「推拉式」智慧( huì):
想休三天,就故意申请一( yī)个月。
领导自然会给你「砍( kǎn)」到三天。
可就算如此,休假( jiǎ)也经常变成半日游。
「假期( qī)开始了?」
「不,已经结束了。」
(痛( tòng)苦面具上线)
眼看着孩子( zi)要上学,生活压力渐增。
于( yú)是转行国企,赚点钱改善( shàn)家人生活,也就成了洪亮( liàng)最大的愿望。
但这身检察( chá)官的衣服一旦穿上,是说( shuō)脱就脱的吗?
单是催领导( dǎo)签离职报告,就得用尽语( yǔ)言艺术。
「就这个离职报告( gào),您这辈子不批怎么了,您( nín)还是我的领导,好朋友。」
好( hǎo)不容易差临门一脚,又有( yǒu)一个重大任务砸在头上( shàng)。
辞职路上最大的挑战,就( jiù)此降临。
「洪亮,最后这段检( jiǎn)察官时光你准备怎么度( dù)过?」
「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 gǎng)!」
借助这样一个体制内小( xiǎo)人物的辞职困境,这部剧( jù)以生动且接地气的方式( shì),巧妙呈现出官场的复杂( zá)生态。
切口虽小,深意却远( yuǎn)不止于此。
因为洪亮这次( cì)不得不接手的任务,实在( zài)够棘手。
日前,省检察院接( jiē)到一封举报信。
下级单位( wèi)东平市的一起黑社会性( xìng)质大案「万海案」,背后存在( zài)冤情。
被举报的正是洪亮( liàng)的老同学、东平代理检察( chá)长李人骏(李光洁 饰)。
说他( tā)为了政绩制造冤假错案( àn),实则为真正的黑恶势力( lì)提供保护。
更离奇的是。
「万( wàn)海案」开审当天,被告之一( yī)、万氏集团法务总监张文( wén)菁当庭喊冤,引发舆论哗( huā)然。
与此同时,东平检察院( yuàn)检察官乔振兴突然死亡( wáng)。
留下遗言视频,称万海就( jiù)是黑社会,自己是保护伞( sǎn)。
说法矛盾、局势诡异、证据( jù)混乱,案情复杂程度可想( xiǎng)而知。
更棘手的是,涉案的( de)李人骏和突然身亡的乔( qiáo)振兴都是洪亮昔日的同( tóng)学。
三人当年是室友,一起( qǐ)进入检察系统,曾怀抱同( tóng)样的理想。
如今,一个被举( jǔ)报,一个离奇死亡。
洪亮既( jì)是检察官,又是好友,内心( xīn)挣扎不言而喻。
这条辞职( zhí)线,不仅仅是洪亮的个人( rén)故事,更是官场生态的缩( suō)影。
剧集通过他的挣扎,展( zhǎn)现了体制内工作的「难」。
人( rén)情世故难破。
上下级关系( xì)难处。
个人理想与现实冲( chōng)突难解。
尤其是在当下职( zhí)场话题频上热搜的背景( jǐng)下,这条线幽默又接地气( qì),观众一看就懂,代入感拉( lā)满。
如果说辞职线是轻松( sōng)幽默的开胃菜,那么查案( àn)线就是主菜——
一场烧脑的( de)「猜黑伞」游戏。
「万海案」的核( hé)心,是揪出东平司法体系( xì)中的「保护伞」。
听起来简单( dān),但剧集将这个过程拍成( chéng)了悬念迭起的博弈。
每个( gè)人都可能是嫌疑人。
观众( zhòng)跟着剧情一步步猜,简直( zhí)上头。
为了查明真相,以省( shěng)检察院一部主任郑雅萍( píng)(蒋欣 饰)为组长,洪亮为副( fù)组长的调查小组迅速成( chéng)立。
下到东平市全面调查( chá)此案。
指导小组很快发现( xiàn)了疑点。
乔振兴的死,被定( dìng)性为酒后跳湖自杀。
但证( zhèng)据漏洞百出。
乔振兴酒精( jīng)过敏,怎么可能醉酒?
手机( jī)等关键证物不知所踪,疑( yí)似被人刻意隐藏。
尸体状( zhuàng)态异常诡异,与自杀结论( lùn)完全不符。
显然,这个「自杀( shā)」结论对某些人有利。
乔振( zhèn)兴的死让他的指控死无( wú)对证,顺势坐实万海公司( sī)的黑社会性质,方便真正( zhèng)的幕后黑手继续藏匿。
而( ér)要伪造自杀,必然需要司( sī)法体系内部的配合。
于是( shì),问题来了:
法医、案件主办( bàn)、公安局局长、检察长……哪一( yī)环是「内鬼」?
剧情进一步升( shēng)级。
当检察小组决定对乔( qiáo)振兴遗体进行二次尸检( jiǎn)时,洪亮将这一消息告知( zhī)李人骏。
结果乔振兴的尸( shī)体竟在殡仪馆被「误烧」。
这( zhè)种百年难遇的离奇事件( jiàn)偏偏在这关键时刻发生( shēng),实在蹊跷。
难道李人骏就( jiù)是那个幕后的「保护伞」?
没( méi)那么简单。
二次尸检的消( xiāo)息不止他一人知道。
他的( de)下属谢鸿飞也接了相关( guān)电话,同样可疑。
谢鸿飞之( zhī)前还曾暗示乔振兴有抑( yì)郁症,有自杀倾向,居心何( hé)在?
弹幕里观众炸了:「看谁( shuí)都有嫌疑!」
这种人人可疑( yí)的设定,让「猜黑伞」游戏充( chōng)满了张力。
但难的不仅是( shì)案件本身,还有案件外的( de)官场生态。
剧集通过一系( xì)列细节,展现了体制内的( de)生存法则。
上班,上下级交( jiāo)流得把握尺度。
同事对话( huà)如同「中译中」加密,表面一( yī)套,暗藏玄机。
下班,人情世( shì)故更复杂。
吊唁、电话、饭局( jú),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中( zhōng)间,还要面对人性的多面( miàn)。
信任与怀疑、忠诚与背叛( pàn),瞬息万变。
这些门道,被浓( nóng)缩在几场信息量极大的( de)餐桌戏里。
比如,李人骏约( yuē)洪亮吃饭。
李人骏试探:「指( zhǐ)导小组下来,是不是省领( lǐng)导掌握了东平某位同志( zhì)职务犯罪的嫌疑啊?」
洪亮( liàng)装傻:「你有啥线索吗?你提( tí)供给我,我汇报给领导我( wǒ)是有功的。」
李人骏反问:「我( wǒ)这不是没线索,才问你们( men)省里有没有吗?」
这问答之( zhī)间,推拉试探,没个十几年( nián)工作经验还真招架不住( zhù)。
又比如,李人骏妹妹的订( dìng)婚宴。
几句台词揭开主要( yào)角色间的私人关系,信息( xī)量拉满。
尤其是,市委政法( fǎ)委兰书记宴请调查小组( zǔ)的那场戏。
更是将职场的( de)微妙关系和暗中角力演( yǎn)绎到极致。
乔振兴尸体误( wù)烧后,指导组与东平市检( jiǎn)察院关系微妙。
李人骏借( jiè)关系请兰书记出面调和( hé),饭桌上每句话、每个表情( qíng)都藏着深意,堪称职场教( jiào)学。
这些戏份,不仅推动剧( jù)情,还让观众感受到官场( chǎng)生态的复杂与细腻。
剧本( běn)打磨的功力可见一斑。
值( zhí)得细细品味。
《以法之名》不( bù)止于悬疑烧脑,它通过洪( hóng)亮的辞职线与查案线双( shuāng)线并行,探讨了一个更深( shēn)的议题:
天理、法理、人情的( de)平衡。
剧中多次直接面对( duì)这个问题。
比如,郑雅萍出( chū)场时,就向洪亮拷问过:法( fǎ)律的底线在哪里?个人的( de)情感该如何处理?
尤其是( shì)在指导组深入万海案的( de)过程中,洪亮面对昔日好( hǎo)友李人骏和乔振兴的复( fù)杂关系,内心挣扎尤为突( tū)出。
他既是检察官,要秉持( chí)法理;
又是好友,面对人情( qíng);
更是个体,内心有天理的( de)道德底线。
这种三者之间( jiān)的拉扯,贯穿始终。
人物的( de)变化,也暗示着剧集的主( zhǔ)题:刀刃向内的决心。
洪亮( liàng)最终选择留下,不是因为( wèi)他不想辞职,而是因为他( tā)明白,检察官的职责是守( shǒu)护公平正义。
哪怕这把刀( dāo),最终可能指向自己。
这种( zhǒng)「刀刃向内」的勇气,正是剧( jù)集的核心价值。
这种决心( xīn),不仅体现在剧情上,也体( tǐ)现在创作团队的认真态( tài)度上。
据鱼叔了解,剧组历( lì)时多年,走访各地,找寻真( zhēn)实案件,旁听庭审,反复打( dǎ)磨剧本。
正因如此,剧情的( de)铺陈并非纯粹说教。
而是( shì)从真实案例汲取灵感,对( duì)现实困境有细腻观察。
这( zhè)种诚意,让剧集的每一帧( zhēn)都带着厚重感。
也让观众( zhòng)更有信心去相信这部剧( jù)的匠心。
它不仅选择了检( jiǎn)察侦查这一少有电视剧( jù)涉足的领域,更打磨出颇( pǒ)具诚意的人物设定和视( shì)角突破。
这个暑期档,总算( suàn)可以吃着西瓜,吹着空调( diào),追一部「过瘾的正剧」了。
全( quán)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 suí)手点个「赞」或「推荐」吧。